--
大陸妹菜用語 反映淺碟式文化
朱立安/嘉義市(大學教授) 中國時報 論壇 2002.01.12
近來貴版刊登數篇關於「大陸妹菜」的文章,我不禁想起在美國時曾與黑人室友同住,對美國人費盡心思防止種族主義,有第一手的體會。
避免種族歧視的第一步是拿掉「標籤」,變成族群色盲(COLOR-BLIND),在形容與自己不同族群的場合,改用不涵負面意味的稱呼。比方說,我的黑人室友可以用NIGGER或NIGGA稱呼他的黑人朋友,如果我用了這個詞,可就茲事體大;倘若白人教授用了這個稱呼,恐怕要等著上法庭了。同樣道理,美國受過教育的人不會隨便用RICO稱呼波多黎各人、用QUEER稱呼同性戀、用REDNECK稱呼鄉下大老粗,甚至連用Y ANKEE這個詞都得看場合、看地方、看是誰用。
一向「百無禁忌」的台灣人會覺得這些字眼不外就是「窩心」、「暱稱」、「方便」、「親切」嘛,何必文謅謅地講那麼多禮數。殊不知言者無意,聽者可能因為特殊的歷史因緣感覺刺耳。就如台灣的原住民在我小時候被稱為「山地人」,這個詞也可以被強辯說是中性,但卻再次碰觸早年漢人把原住民逼到深山裡的歷史傷口。「大陸妹」在台灣已變成妓女的代名詞究竟是誰的錯,對照我們的婦女曾遠渡他鄉作慰安婦的歷史豈不瞭然?
台灣一直停留在粗糙的民粹狀態,人民不善於針對議題做深刻的理性分析,「貼標籤」卻是一流:外國人是「阿凸仔」、榮民是「老芋仔」;年紀大了是「LKK」、染一頭金髮就自以為能和東京澀谷的「E世代」比酷!標籤貼完了,思考也結束了。談不上尊重體諒,更不顧是否面面俱到。
「大陸妹菜」是否語帶歧視?我想不盡然… …台灣人其實沒想那麼多,但這種用語所反映的淺碟式文化,難道不值得我們檢討?
--
張卉羚/雲林縣(台灣媳婦大陸妹)2002.01.18 中國時報
我是貴報的忠實讀者。貴版近刊登數篇關於「大陸妹菜」的投書,一月十二日讀到由朱立安教授所寫的「大陸妹菜用語,反映台灣淺碟式文化」一文,心中感慨萬分。
民國八四年我從大陸嫁到雲林鄉下地方,鄰居看到我,很多人直接稱我為大陸妹,我也很高興以微笑做答。他們大多數並無惡意。但有一天,我去菜場買菜,問到菜攤老闆:「這是什麼菜?」而業者竟以高八度的聲音,嘻笑著喊出:「大陸妹」,我聽了覺得奇怪,他不認識我,卻以這種口氣稱呼我。正當我迷惑的時候,他的太太一旁解釋說:這種菜的名字就叫「大陸妹」。我這才恍然大悟。那一刻,我的心裡有說不出的滋味。曾幾何時,大陸妹在台灣成了妓女的代名詞。很多人看到我都說:「大陸的女孩子不好,她們來台灣就是為了做妓女,賺台灣人的錢。」這種貼標籤式的做法,否定了所有的大陸女性。他們也許並無惡意,可卻造成了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我與外子相識於大陸。他去那裡工作,我們自由戀愛結婚。每當遇到那種用有色眼光看待「大陸妹」的台灣人時,我都要默默承受這種無形而強大的社會壓力,個中滋味,只有自己能夠深深體會。 真心希望社會大眾,可以真誠接納我們。讓我們融入台灣這個大家庭,不要為大陸妹貼標籤。就像當年的昭君出塞,永久傳為佳話。讓台灣媳婦大陸妹,搭起相互交流的友誼橋樑,增近彼此間的距離。讓台灣這個美麗之島,真正成為每個人心目中理想的樂園。
--
diana 2008-5-12 10:01 PM
以前我有聽過來台多年的姐妹解釋過台灣叫「大陸妹」的這種菜.....
在廣東,叫作A菜~
在湖南,叫作萵筍葉,算是萵苣類中的一種。
在大陸東北,那個菜叫作油麥菜
東北的叫法最接近台灣的叫法,因為台灣人叫麥阿菜,台語發音近妹阿菜,又因這種菜品種來自大陸,所以台灣人ㄧ般俗稱大陸麥(台語發音近大陸妹),這就是這個菜的命名的由來
所以從字面上來看,台灣人叫這種菜大陸麥或大陸妹本來應該算中性用詞,只是如果是碰到無聊的台灣人,可能會在妳面前刻意叫,那就會不舒服;但ㄧ般的情形,去菜市場買菜別種叫法台灣人會不知道你要買的菜。
--
到此一游 2008-5-21 03:13 PM
我想,也许一开始叫这个名称的,的确是少数人。
但是后来能够流传开来,并且成为这种蔬菜的正式的、唯一的名字,多多少少还是反映了整个社会上的一定的歧视倾向的,(且不说其中还包含着暧昧和色情意味了)否则不可能得到台湾社会的广泛承认的。
不要说“我认识的台湾人都很好,没有歧视”,这个时候我们要“比例”而不是“举例”。
也许我说的不中听,过于冷酷,过于现实,不够温情,那么大家爱听就听,不爱听就算了。
--
台北農產運銷公司市場管理辦事員路全利說,「大陸妹」在中國北京當地俗稱「蒿仔杆」,屬於萵苣類蔬菜中的嫩葉萵苣,是中國大陸北京地區吃涮羊肉時相當受歡迎的配菜,2年前南部地區農民自大陸引進後,由於不知道這種菜叫什麼名字,適逢全省掃黃抓了不少偷渡來台淘金的大陸妹,就乾脆把這種蔬菜也叫做「大陸妹」。
路全利表示,台灣市場中萵苣類蔬菜以結球萵苣與本島萵苣為主,其中結球萵苣大都用於製作生菜沙拉,或是廣式餐飲店中的蝦鬆包,而本島萵苣(即俗稱的A仔菜)大多以清炒或川燙食用,「大陸妹」則是介於兩者之間,葉色較結球萵苣為綠,口感較本島萵苣香脆,食用方法則以蠔油快炒最佳。
由於「大陸妹」是由南部農民率先引進栽種,因此目前也以國內葉菜類主產區的雲林縣二崙、西螺地區為主要栽培區,在南部已是相當普遍的家庭蔬菜,更有農民進行大規模育種,準備大舉進攻市場。
目前「大陸妹」每天市場交易量約2至3公噸左右,以批發價而言,高級品約每公斤12元左右、中級品每公斤約9元、下級品每公斤約6元,至於市場交易價格約在每公斤60元左右。
路全利說,因為「大陸妹」這個名字雖然相當花俏好記,不過還是得給個比較「中規中矩」的名稱,因此在這個月初,經過開會討論後,將這種台灣市場中的新興蔬菜定名為「油麥菜」,成為台灣市場中正式的蔬菜。
--
張勳慶/台北縣(圖書館員)2001.12.28 中國時報
在菜市場目前上市了一種羅美A菜,因為問市時期正好是大陸女子大量登陸來台階段,便被台灣菜販取了一個綽號叫「大陸妹」菜。目前大陸妹一斤二十元,菜販說好吃又便宜,因為從此大陸妹人人都吃得起,還可以挑幼嫩的,當然玩笑也會愈講愈離譜和雙關。
可是以大陸女子做為菜名,表面上是口腔上的勝利,但國人若能去深思真該感到是種國恥,因為在目前大陸妹一詞就充斥貶損和歧視,一種以台灣男性自大又沙文心態,去玩弄與洩慾下出現的性別之詞。說穿了,大陸妹在許多國人認知中,早成了色情從業人員的代名詞。
我 們憑什麼又怎麼能如此囂張忘形,用一個性別羞辱之詞去當成菜名呢?大陸妹會大舉登台,是台灣社會的奇恥,他說明了台灣男性只會用錢去物化和玩弄,且用此來 建立自信和征服上的快感,連台灣警察也吃相難看,把對岸女子當搖錢樹,今日整個社會在積非成是顛倒是非下又把大陸妹當成菜名,那等於又回到偏狹的「外省 豬、台灣猴、山蕃」的反文明和反理性層次。
任何人與任何族群的名稱,不是只要我喜歡就沒啥不可以去做為消費和玩賞,要是那一天你我去大陸當台勞,或對岸經濟強大起來,命個「台胞菜」、「呆胞果」,有事沒事就拿去邊吃邊嘲諷,心中會有何感想?把女性消遣到這種程度,真是台灣人之恥,別用有色眼光看「大陸妹」。
--
1. 蒜蓉豆豉炒油麥菜
材料:
油麥菜斤半、蒜頭一⒂、豆豉適量、植物油適量、食鹽適量。
做法:
1)洗淨油麥菜,取葉去莖,切成一段段。
2)用刀背將蒜頭拍扁,剝穀,取肉切成碎狀。
3)洗淨豆豉,瀝乾水份,待用。
4)用植物油起鑊,爆香蒜蓉、豆豉,再入油麥菜,少量食鹽炒熟,上碟,便可食用。
以上份量可供二至三個人膳食。
蒜蓉豆豉炒油麥菜,香脆爽甜,味道好,營養豐富,通經活絡,摧人乳,助消化,可以調理慢性消化性病。
2. 牛肉炒油麥菜
材料:
油麥菜斤半、新鮮牛肉半斤、蒜蓉一茶匙、豆豉適量、生粉適量、醬油適量、植物油適量、食鹽適量。
做法:
1)洗淨油麥菜,取葉去莖,切成一段段。
2)洗淨牛肉,切成薄片,用生粉適量,醬油適量, 植物油適量,醃20分鐘。
3)洗淨豆豉,瀝乾水份,待用。
4)用植物油起鑊,放入蒜蓉、醃好牛肉¼炒,鏟起。再加植物油爆香豆豉,炒油麥菜,加少量食鹽炒熟,鏟起擺在碟上,再將炒好牛肉片擺在油麥菜上面,上碟,便可食用。
以上份量可供二至三個人膳食。
牛肉炒油麥菜,香爽味甜,營養豐富,通經活血,通便利尿消除肌膚浮腫。
3. 豬瘦肉炒萵苣
材料:
油麥菜莖一斤、新鮮豬瘦肉半斤、紅辣椒一隻、生薑一小塊、豆豉適量、生粉適量、醬油適量, 植物油適量,海鹽適量。
做法:
1)洗淨萵苣,刨皮,切成一片片。
2)洗淨豬瘦肉,切成薄片,用生粉適量,醬油適量, 植物油適量,醃20分鐘。
3)洗淨豆豉,瀝乾水份,待用。
4)洗淨紅辣椒,切絲;切薑絲備用。
5)用植物油起鑊,薑絲、豆豉、醃好豬瘦肉同炒,鏟起待用。再加植物油炒油麥菜莖,加紅椒絲及少量食鹽炒熟,鏟起擺在碟上,再將炒好豆豉、豬瘦肉片一齊擺在萵苣上面,上碟,便可食用。
以上份量可供二至三個人膳食。
豬瘦肉炒油麥菜莖,香脆味甜,營養豐富,活血通絡,通利人乳,初產婦須要喂母奶者,甚有食療效用。
來源參考
http://www.wife.org.tw/archiver/tid-2577.html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8100408101&q=1105050305089&p=大陸妹
http://www.ettoday.com/2001/12/28/327-1242440.htm
http://intermargins.net/Forum/2004/identity/id04.htm
http://www.chiusang.com.hk/vegetable/vegetable_22.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