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30日 星期一

西班牙队44年后再成欧洲王者

托雷斯一剑封喉 西班牙队44年后再成欧洲王者

2008年06月30日 05:35:59  来源:新华网

6月29日,西班牙队队员在颁奖仪式上庆祝胜利。当日,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的2008年欧洲足球锦标赛决赛中,西班牙队以1比0战胜德国队,获得冠军。 新华社记者郭勇摄
全文請見 http://news.xinhuanet.com/sports/2008-06/30/content_8461271.htm


由HD畫質電視搭配中華電信老是以直播來作廣告而知台灣人只看王建銘的棒球,反觀足球咧,只落得Espn 不提供轉播只能看PPS和中國的網站來了解賽況,也只有踢世界盃時台灣人才又跟著起舞~其實足球也挺好看的,你說是吧?

All Get a Mac AD in 2006

官方AD網頁
http://www.apple.com/getamac/ads/

或者,你也可以,19個正體中文一次看個夠!!(2006年)

2008年6月29日 星期日

Diablo III Unveiled!!

Blizzard Entertainment

June 28, 2008
Diablo® III Unveiled!

Twenty years have passed since the cataclysmic events of Diablo® II. Mephisto, Diablo, and Baal have been defeated, but the Worldstone, which once shielded the world of Sanctuary from the forces of both the High Heavens and the Burning Hells, has been destroyed, and evil once again stirs in Tristram....

Following the unveiling of Diablo III today at the Blizzard Entertainment Worldwide Invitational, we've launched the game's official website, with information about the places, characters, monsters, and adventures awaiting you upon your return to the world of Sanctuary. Some of the site's highlights include:

* The cinematic teaser trailer shown at the 2008 Worldwide Invitational
* A 20-minute gameplay demo video
* More than 60 screenshots and pieces of concept art
* Deckard Cain's journal, narrated by Deckard Cain himself -- stay a while and listen!
* And much, much more

Visit the new Diablo III website now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game, and make sure to check out the official FAQ and the announcement press release.

2008年6月26日 星期四

豪宅是不是醬當的!

聖嚴法師對於宅宅的開示,我一直奉為圭臬

聖嚴

今天,我終於升等了~從宅宅>蘋果宅>豪宅,一路走來屎終如一,願宅力與你同在!謝謝大家。

豪宅旗艦王

69-5.wmv

P.S上面是圖片,不是影片,不用點了,影片在豪宅旗艦王網站可以看到,什麼時候會被拿掉我就不知道了!

豪宅旗艦王 官方網站

2008年6月23日 星期一

我愛DIY

IMG_0385.JPG

IKEA鞋架:少於NT200
滾輪:少於NT80
木料:少於NT20
螺絲:少於NT10
以上材料都是家裡原本有的或以前買的,基本上沒花到我半毛錢~
DIY:無價

IMG_0380.JPG

IMG_0379.JPG

IMG_0381.JPG

IMG_0382.JPG

IMG_0383.JPG

IMG_0384.JPG

IMG_0387.JPG

IMG_0389.JPG

放我的MPB的高度剛好,還可以移來移去!!

2008年6月21日 星期六

賀!金穗獎入圍



沒什麼,一個喜翻放人鴿子的老朋友入圍了,幫忙宣傳一下。
吃飽沒事可以去看一下,有冷氣吹喔~

入場方式:
1. 入圍暨回顧影展、專題講座及金穗講堂全程免費入場,座位有限,坐滿為止。
現場還有機會獲得金穗三十專屬紀念禮,公務人員可申請終身學習時數,歡迎多多參加。
2. 為維護觀影品質,影片開始放映後20分鐘不再開放入場,敬請觀眾準時入場。
3. 請確實遵守影片分級制度,並攜帶相關證件以備查驗。主辦單位有權拒絕非適齡觀眾入場。

注意事項:
1. 放映場地嚴禁飲食,敬請配合。
2. 本單位保留更動場次的權利,確切的座談嘉賓、時間、地點將視實際狀況
有所調整,請以影展現場及網站公告為主。

交通資訊:
請點這裡「我是交通資訊!

●○金穗獎入圍暨回顧影展場次表!-第30屆金穗獎-新浪部落

不囉唆看預告影片

HDV∣Color∣18mins∣台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研究所
導演∣許富翔

★ 2007南方影展競賽入圍


不願幫心儀的男生向好友告白,女孩波濤洶湧的忌妒情愫在夏日烈陽高照的天台上展露無疑,她的心情就像那封送不出去的情書,只能永遠擺在書包裡,希望有天能被他發現……。清新的攝影配合柔美的音樂,傳遞少女心情的單純青澀,也讓整部片散發滿滿的愛情氣息。

許不祥
目前就讀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研究所
倒戶商店貼紙設計者
導護商店

2008年6月19日 星期四

我所使用的火狐附加元件(ver3.0)

world record

2.0版請見 我所使用的火狐附加元件


以下列表是用Extension List Dumper整理出來的。


項目總數 (T): 13



2008年6月16日 星期一

對談|朱莉.坦瑪:電影和想像力

對談|朱莉.坦瑪:電影和想像力
Talks| Julie Taymor: Theater and the imagination




About Julie Taymor

In rethinking The Lion King for Broadway, Julie Taymor created a new visual vocabulary on Broadway. Her deeply-thought-out work expresses itself in brilliant, searing images that spark the... Full bio and more links »

陸蓉之:臺灣當代女性藝術家創作風格分析

原出處 http://big5.am765.com/zt1/ztfl/jlzt/twhlzbj/twzjjd/200712/t20071226_317753.htm

陸蓉之:臺灣當代女性藝術家創作風格分析 2007-12-26

日據時代臺灣的女性,受到日本式教育與中國傳統文化對女性的雙重約束,認為女性應該培養服從,堅忍、謙遜、溫婉等美德,凡事以男性的意旨唯命是從。因此戰前出生的臺灣女性藝術家,謹守教誨、少有開創,導致她們的作品普遍缺乏藝術風格的變化,一般傾向于清秀柔麗的唯美風格,或多數為閒暇消遣的遊戲之作。

一直到80年代初期,呂秀蓮、施寄青、李元貞等女性主義運動者,她們將女權的探討附庸于民主政治議題內,在社會運動層面極力爭取被重視的空間。早期的婦女運動雖然為女性日後從政奠下開疆辟土的基礎,但是對大多數家庭主婦而言,女性運動並未產生全面或具體的影響。

戰後出生的臺灣女性,承受中日雙方面傳統的約束力量不可能立即消失,但是接受西方文化影響,追求獨立自主的女性人口比例逐漸增加。近10年來,臺灣年輕一代從事專業創作的女性藝術家的創作風格也已脫離昔日“閨秀藝術”的范圍,朝向多元化的個人風貌追求發展。

一、早期的閨閣派女畫家

近百年中國最早成就一已風貌的女藝術家應推潘玉良(1902—1977),那麼臺灣則非陳進莫屬了。1907年出生的陳進,出身望族,畢業于日本東京女子美術學校,接受的是全然日本畫的訓練。但是石守謙指出:“她的家世及較早的生長氛圍,在此扮演關鍵性的角色。不論她多麼努力而投入地接受她的師長的日本畫風的訓練與薰陶,她的人格主體仍是不折不扣的臺灣閨秀,而這個物質也就役使著她所學到的形式技法,日後終能創出了屬于她自己的個人風格。”[1]陳進的膠彩畫細膩雅麗,尤其是描繪臺灣上層婦女生活的景象,代表了傳統“名媛”一類的女畫家。她在1934年27歲時即以《合奏》入選第15屆日本的“帝展”,不但受到日本藝壇的青睞,個人成就亦足以睥睨她的異性同輩。1927年第1屆臺展時東洋畫部門,僅陳進與林玉山、郭雪湖三人入選,從此被稱為“臺南三少年”。

國民黨政府遷臺以後,從大陸移居臺灣的女性畫家中,首推的吳詠香(1913—1970)與孫多慈(1912—1975),兩位女畫家皆為閨閣派的典型,來臺後均受黃君璧之邀在師大美術係任教。此時女性從事創作的主要兩種類型,若非夫妻檔的另一半——例如許玉燕(1911年出生)、吳詠香、邵幼軒(1918年出生—)等,便是獻身于美術教育工作者,例如上述的吳、 孫氏兩位以外,還有袁樞真(1911年出生)、鐘桂英(1931年出生)等。其余以筆墨丹青油彩自娛的女性,多數為業余性質,極少專業的藝術工作者。

“五月畫會”成立于1956年,次年第1屆《五月畫展》展出時,有兩名女性成員:鄭瓊如(1933年出生)和李芳枝(1934年出生),皆為師范大學藝術係的畢業生[3],在當時風氣仍相當保守的環境裏,兩位的參與誠屬不易,可惜後來均未持續創作。第3屆《五月畫展》展出時,加入加一位女藝術家馬浩(1935年出生)[4],嫁給畫會成員莊喆,夫婦目前旅居美國,仍時有新作。50年代以後陸續興起各類的藝術團體、畫會及聯展活動[5],但是女性參加的比例極低。一般女性畫家以聯誼形式聚合,至今猶存此類業余的女性團體。

事實上,自60年代以降,女性藝術家作品入選全國或全省美展,甚至獲得獎項者都不在少數。然而這些曇花一現的成績,通常發生在她們從美術科係畢業的前後,往往因為結婚生子或至中小學教書,成為業余畫家或根本從藝壇消失。少數例外從美展脫穎而出者如:羅芳(1937年出生,沈以正的妻子),1962年開始參加全國、全省美展,曾獲省展國畫組第一名,後長期擔任評審,並在母校師大任教。羅芳受到“五月畫會”水墨創新觀念的影響,獨自開拓創作的途徑,多方面嘗試水墨新技法,遂脫離“夫妻檔”和“閨閣派”的女性刻板典型。羅芳與抽象水墨畫家李重重(1942年出生),為經常獲官方邀請加入國際間水墨聯展的兩位女畫家。

二、70年代鄉土主義時期的具象風格

70年代,在臺灣充滿了懷舊的情緒,也是鄉土主義崛起的年代。然而此時西方女性主義戰況激烈,不只在紙上談兵,而是付諸具體行動的街頭運動、結社組織,成千上萬的女人走出家庭,全力向數百年男性在上的父權傳統進行抗爭,從法律層面尋求男女平權的保障。西方女性運動的結果,導致女性藝術家獲得較多的展出機會、從事教職和藝術行政工作。這一波革命性質的女性主義,也同時促成另一種相對男性的思考模式,對文化評論、文學、藝術和歷史領域的撰寫、整合、編錄,產生影響至為深遠的劃時代貢獻。

臺灣在70年代並未彰顯出對女性問題的關注,女權在臺灣面臨的真正困難是一般社會人士重男輕女的心理狀態,將輕賤女性同胞視為男人陽剛的正當行為,而且以物化的態度看待女性的身體,性別岐視角隱形殺手一般,隨時有可能進襲任何女性。臺灣女性長期養成的順從習性,致使女性藝術家對自身權益的課題,普遍表現得冷淡或遲疑,倒是卓有瑞(1950年出生)[7]1976年展出照相寫實風格15件巨幅《香蕉》係列,引起藝壇極大的震撼,被視作臺灣女性意識覺醒的先驅。然而其時卓有瑞並不願以女性主義自居,她認為那些巨幅作品僅僅是探討、思索生物體(香蕉)從初生、成熟至衰亡的過程,她不認為“香蕉”與男性器官之間的象徵性意義。這一點無異于美國著名的女畫家奧基芙(Georgia O'Keeffe)始終不認同外界將她巨大的花朵芯蕊部分,和女性的性器官產生聯想。

70年代臺灣的鄉土文學運動卻是熱鬧多了,間接引發了對茶藝、地方戲曲的愛好,搜集民俗古玩的風氣也因之大勵。影響所及,藝壇也興起一股鄉土寫實的風潮。鄉土寫實的繪畫,以古厝、水牛、稻田、廟宇等臺灣風光為題材,發展為符號化的套用模式,風格上一般較缺乏創新。唯有女性作家洪素麗(1947年出生)除了寫詩、散文以外,也是一位版畫家,她的繪畫通常是她本土意識文學作品的延伸,因此與多數樣板化的鄉土寫實主義不同,具有較深刻的人文意涵。

雖然70年代在臺灣是一個反省的年代,但是相對于政治上的黨外運動、文學界的鄉土論戰,臺灣的藝壇卻顯得相當平靜。其時“五月”、“東方”畫會的成員當中,向傳統開火挑釁的主要戰將,幾乎都已離開臺灣到歐美去發展。一片沉寂中只有素人藝術家洪通的傳奇式崛起,在媒體上掀起了空前的高潮,埋下日後流行臺灣本土藝術裏常住民美學的種子。

三、80年代女性藝術中的抽象風格

1983年臺灣第一家現代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的成立,所辦的公開競賽選拔大型展覽作品,提供女性藝術家嶄露頭角的大好機會。80年代中期經常獲獎的女性藝術家陳幸婉、賴純純、李錦繡等,不約而同均以抽象風格為主[9]。當時的臺灣藝壇仍以“抽象”的“現代主義”當作較為進步的美學理念,陳幸婉和李錦繡是李仲生的女弟子,她們的自動性技法的感性抽象繪畫,固然可以視為“東方畫會”的延續。秦松對陳幸婉“抽象的非抽象表現”繪畫的看法是:“在形象上具有抽象性,實質上是對生命、對生物時空的關心,走出純粹抽象繪畫的語言極限。對生命內在和對外在生物世界的全生命,在‘工業化後’和‘後工業化’的都市文明裏的生物與自然,如人的生存之外,動植物、礦物化石、機械細胞、器官口腔、生死病痛、陵墓與生殖及生化與生態等等,雖不明確切而具體,都在其創作的‘畫因’上具有一種象徵性的非抽象的表現。”[10]但是賴純純與李錦綢一輩。則是受到80年代初期從英國返臺的林壽宇的“最低極限主義”風格的影響,較偏向于形式化的理性抽象。賴純純主持的“現代藝術工作室”(SOCA),透過體制外的教學與導覽等活動,積極推動當代藝術。

80年代中期自美西返國的楊世芝、湯瓊生,目前仍在臺灣與美國兩地往返居住的陳張莉以及池農深,以及80年代末期頻頻自紐約返臺參展的薛保瑕,引進了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的正統訓練。她們在回到本土落實以後,楊世芝的繪畫傾向于寫實意象的抽象化,例如將建築內部光線與空間的關係,以抽象的色面和肌理變化表現出來。而湯瓊生則注重記錄她個人內在心靈的歷程,以抽象的符號表達象徵性的意義。90年代初期從紐約大學修得博士學位歸國的薛保瑕,雖然使用“紐約畫派”(New York School)的繪畫技法,但是她卻以觀念主義的概念,剖析她個人的思想或她對外在環境的反應。石瑞仁認為薛保瑕:“作品中常擬幾何分割結構規范即興之筆痕,暗示了一個渾沌世界中隱然秩序之存在與動作。”[11]薛保瑕在她的創作自述中說明:“我個人認為當今抽象藝術的‘有’,是具備經由知識建構之自身指涉(self-referential)和多元化的表示指示溝通作用。而我個人關切的則是‘抽象藝術’在20世紀後期——後現代主義時期可能具有的新意義與發展。”

非常耐人尋味的是,早期“五月”、“東方”畫會的現代抽象運動,對日後男性藝術家的風格影響較少,反而女性藝術家承接了抽象藝術的發展方向。因此在臺灣當代抽象藝術的范疇裏,也以女性藝術家表現和成就均較高。

四、女性意識的崛起和女性化的美學品味

西方女性作品常見的自傳式、日志式創作風格,在臺灣並不多見,可能因為中國文化蘊藉了女性保守、含蓄的美德,豈敢將個人隱私生活發表為藝術作品。所以1990年歸國的嚴明惠,她的個展引起臺灣藝術圈極大的震撼,一方面是因為她坦然公開婚變的文章與以個人婚姻內涵為畫作內容,另一方面是她一係列水果隱喻性器官的作品,直言不諱是用來推動女性主義的強勢作為。例如她1988年所作的《三個蘋果》,中間那剖成一半的蘋果,核心部分很明顯的就是女性的陰戶,當時在臺灣是前所未見的暴露。嚴明惠挺身而出爭取女性意識的發展空間,“並未為她贏為普遍的掌聲和支持,但是,她的破殼而出也好,小腳放大也好,卻真實而實在地突現女性藝術家創作生涯的因境,點觸到女性創作無需附庸于男性權威體制的重要課題。”

80年代以後歸國的女性學人為數眾多、陣容龐大,再加上臺灣自己培育的人才,這些女性知識分子的新興勢力,她們未必全都讚同女性主義的觀念,但是不論在史學研究、藝術評論、美術教育、創作展出與各類演出方面,已經產生一定程度的衝擊和影響。到了90年代,臺灣的政界、商界已不乏爭取女權的運動者,而且成就斐然者有人。美術圈內與嚴明惠同輩的吳瑪琍、侯宜人、傅嘉琿、曾麗淑、謝鴻均、林淳與筆者本人(均出生于50年代),以及稍晚的林純如、侯淑姿等,都曾經以自身的創作或撰文提倡女性意識的藝術。電影女導演黃玉珊、劉怡明等也曾從女性主義的角度拍攝電影,詮釋臺灣社會的兩性議題。

席慕蓉(1942年出生)從80年代以來,由畫家的身份,分身成為臺灣暢銷排行榜上的名作家。席慕蓉特別喜愛畫荷花,描繪在各種不同時刻和光線下的出塵之美,雖不以女性主義為訴求,但是她的藝術卻是高度女性化的表現。透過作品可以看得出她屬于女性情感的纖秀唯美,表現在畫與詩裏是同樣的境界追求,一如中國古代清麗婉約的女性詩人、詞人。另一位也喜歡花草樹木山石的李美慧(1943年出生),她極為重視寫生,卻不以形似為目的,畫面色彩變化復雜,蘊藉著悠揚的音律感,有如一首首視覺的詩歌。

崛起于80年代中期的郭娟秋,她以靈視的眼睛,不但用以觀察她生活周遭的自然景物,而且將“眼睛”經常隱匿在畫面裏,牽曳女性如春蠶吐絲般纏綿細致 情感,從小幅作品的微觀天地,吞吐無垠宇宙的奧妙。王嘉驥評論她的畫作:“不但都是自然世界中的某一即景,同時也都是她經過浪漫巧思,將現實、自然即景精煉化、變形、重新剪裁以及再神秘化之後,所造出的一片片夢幻凈土及超時空心靈靜地。”相較于郭娟秋渾沌暖昧的靈視宇宙,90年代始回國的邱紫媛,筆下的自然世界,在明暗強烈對比光線下,仍清晰地勾勒出動物的輪廓。其間詭譎的互動關係,一樣也超越了當下的時空界域,但是邱紫媛描繪的幽冥曠世,倣佛她置身于畫作中,以大地之母的強大念力,直呼億萬年生物不絕如縷的魂魄。以上幾位女性藝術家,均未標榜女性主義的革命精神,但是她們的作品風格,卻具備了女性抒情或母性的特質。

在中國文人藝術傳統的龐大係統籠罩下,屬于婦道人家勞動的女紅刺繡,過去一直被視作工藝品。而西方自“工藝復興”以後,工藝也與純藝術分家,到本世紀的現代主義美學大行其道,任何裝飾性質都成為禁忌,屬于通俗文化層次的品位。西方70年代女性運動提出的女性美學觀點之一,即重新審視裝飾藝術的價值。粘碧華(夫為水墨畫家羅青)從傳統刺繡發展出圖案紋飾,進一步發展為復合媒材的幾何抽象作品。黃麗娟的纖維藝術,超越傳統以實用為目的,表現畫面構成的理念,成為獨立的抽象繪畫作品。黃文英雖使用纖維、織品,但都是她觀念性裝置作品的媒材而已。徐玫螢的金工和徐秀美設計的家具,尋求造型的各種韻律感,在實用的物件加上詩意的感性。

筆者在90年代初曾數度組織女性藝展(並非女性主義藝術展),一晃近10年已逝。雖然目前《藝術家》雜志辟有“女性藝術”專欄,提供書寫發表女性觀點的園地,但是嚴明惠已吃齋念佛不問藝壇事,女性主義的藝術至今仍未成氣候。

五、女性陶藝家的影響

1980年楊文霓的首次陶藝展,曾獲《藝術家》雜志25頁大規模篇幅的專輯報導,女性藝術家獲得如此隆重禮遇的,至今仍是唯一僅有的記錄。她是臺灣第一位從美國取得陶瓷碩士學位後回臺發展者,在高雄成立第一家陶藝工作室。宋龍飛讚譽她:“新觀念的輸入、新技法的運用,使現代陶藝發展趨向于多元性的發展,不再局限于轆轤上拉坯成型的瓶瓶罐罐……

80年代女性陶藝家帶動臺灣現代陶藝蓬勃發展的起步,連寶猜、徐翠嶺、陳品秀、蕭麗虹、周邦玲、敦雅眉等,均扮演了打破傳統舊制規范的重要改革角色。

六、女性藝術家的儀式化裝置藝術

美國的女性藝評家露西‧李帕爾德(Lucy R.Lippard)提出女性藝術家和原始藝術與大自然的雙重聯係,而儀式化的藝術正是西方當代藝術對回歸自然、史前文化的重新體驗。

在臺灣80年代晚期出現較多這一類作品,到90年代更為盛行。80年代“二號公寓”的成員李美蓉、傅嘉琿和侯宜人,她們以具有象徵性的符號(家庭主婦日常生活中的瑣碎材料)所布置的裝置作品,往往是觀眾得以參與的儀式。而侯宜人更直接指涉自然,喻示宇宙間神秘的訊息。吳瑪琍針對社會和兩性議題的裝置作品,蕭麗虹用陶土塑形,以裝置、錄影、表演混合的形式,進行省思歷史事件的儀式。吳爽熹(夏陽的妻子)結合中世紀“聖像畫”和中國民間宗教藝術的特質,發展出她溯古還今的個人特殊風貌。薄茵萍以細密寫實的筆觸,描寫她閱讀報紙訊息的截角片段,徐洵蔚一向使用廚房用的鋁鉑紙,揉皺以後上墨,緊密附著在日常的物品表現,林純如使用碎布料縫紉成有機體的造型,她們的藝術將傳統婦女的家務轉化為紀念碑或祭支的形式。

七、90年代女性藝術家的觀念藝術

新生代的女性藝術家在90年代打開更新的局面,她們多數具有更強烈的自主性,創作風格偏向于復合媒材的觀念藝術。吳瑪琍、湯皇珍為先驅者,結合表演的跨領域創作方式帶動了多元化的發展方向。陳慧嶠創作之余,曾主持“伊通公園”的替代空間,她和謝伊婷、魏雪娥、蔡海如、王德瑜等新生代的女性藝術家,她們將儀式抽象化,脫離了宗教的形式,更直接面對材質本身的可能性。創作者主觀的詮釋為主體,而自然宇宙間的運行,以及人類行為模式的探討,反而成為次要的課題。所以她們賦予媒材本身的意義,有無儀式化行為的參與,已非必要的考量。

八、從傳統重新出發的女性藝術家

學習傳統中國書畫的女性人數相當多,但是多屬于閨閣派的業余畫家,能夠自成風貌卻是極其少數的鳳毛麟角。袁旃(1942年出生)長年服務于臺北故宮博物院,默默如蠶之吐絲,潛心營築自己的創作理想,30年的蟄伏,90年代她終于破繭而出。她承繼了明末藝儒董其昌(玄宰1555—1636)的集大成路線,但是她不欲對歷代門庭作評比的論斷,也不同于玄宰對畫風溯源的興趣。傳統的舊作,無疑是她的原始素材,而非她臨摹學習的對象。她和傳統中國繪畫的聯係,全憑她“能識”的直觀感應,從歷代傳統繪畫寶藏中選擇她觀照的對象,復由其中析釋和過濾出一些基本的“能見”造型,例如:圓形、球形、方形、三角形等幾何原素,或亦可稱作符號。袁旃透過了這些原素或符號的排比關係,建立了她個人的識別係統,也因而成就了她個人的折衷主義風格。

董陽孜的寫字如畫,將書法圖象化的技法,成為抽象繪畫一般,並且將字義反映在筆法的處理方面,又有語義學的考量,同時還在中國書法裏融入西方平面設計的概念。馮幼衡指出:“她打破了傳統‘結字’和‘布白’的成規,字形和行列全都‘解構’,大膽創造了一個全新的視覺語言。”從傳統再出發的董陽孜,誠如馮幼衡所評:董陽孜的書藝富有截然不同世代的意義,雖說她的運筆用墨根植于傳統,然而她所顛覆的,卻是書法背後更深層的信仰和文化意義。”

人類自有文明以來,已經形成男性主導的歷史,在20世紀下半期男女受教育機會平等,已有相當程度的權力消長的現象,21世紀將步入更加平等的兩性關係。

臺灣藝壇一向將女性視作業余創作人口,而如今不論在大專院校任教,或專職創作的人數均一直在增加。但是女性作品的風貌,並未特別強調女性美學觀點,追根究底,是學校教育的創作科係過去一向缺少女性教師,而僅有少數女性擔任評審,致使女性美學觀點長期缺席。女性藝術家固然無需因性別而刻意有別于男性的創作方式,但是以女性觀點作為取舍的係統,仍是有待建立。

無論在臺灣本土或國際間,當前女性的教育程度與知識水準,亦達到人類有史以來的新高點。臺灣女性藝術家的創作風格在此世紀轉換之際,風格上並未顯示或強調男女風格在此世紀轉換之際,風格上並未顯示或強調男女性別的差異,即使在短近的未來,亦看不見女性主義的藝術會有積極發展的空間。但是可以確定女性藝術在臺灣,已走出單純的“閨秀派”風格,而切實反映了臺灣社會在半世紀以來的蛻變和多元化的走向。

作者簡介:陸蓉之,1989年畢業于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獲碩士學位,現為臺灣實踐大學視覺傳達設計係副教授,出版有《後現代的藝術現象》、《公共藝術的方位》等專著。

來源:你好臺灣網

原出處 http://big5.am765.com/zt1/ztfl/jlzt/twhlzbj/twzjjd/200712/t20071226_317753.htm

2008年6月14日 星期六

Craft Design Technology


如果你喜歡簡單、素雅、質感的產品,那你可以到這個網站看看。

整體給人非常舒服的感覺。

http://www.craftdesigntechnology.co.jp/index.html

Icon搜尋引擎

ICONlook.com - the icon search.

搜尋美美的Icon

http://www.iconlook.com/

Google search for MAC

Google Software Downloads for the Mac

如果你的電腦是 Mac,可以到這裡搜尋,會比較有效率!

http://www.google.com/mac/



來吧!手滑~

FireFox 3 Download Day!

上次參加的Firefox Download Day 寄通知來了,6月17日就可以進行下載了!

2008年6月6日 星期五

手滑創紀錄

快來嚐嚐
MozTW 社群特製的 Firefox Download Day 2008 正體中文自助版

點圖進入↓

火狐鬥陣拼紀錄,有你一份!

2008年6月5日 星期四

DAVIDOFF.Adventure

Davidoff Adventure




Adventure

1.
冒險,冒險精神[U]
He is a man full of adventure.
他是一個充滿冒險精神的人。
2.
冒險活動(或經歷)[C]
They set out on a daring space adventure.
他們著手進行一項大膽的太空探險。
3.
激動人心的活動(或經歷)[C]
The storm made our hike a real adventure.
暴風雨使得我們的徒步旅行成了一次真正令人難忘的經歷。
4.
投機活動[C]

vt. (及物動詞 transitive verb)

1.
冒險去做;使冒險
No man would adventure it.
無人會冒這個險。
2.
大膽說出[+that]

vi. (不及物動詞 intransitive verb)

1.
冒險[+to-v][(+into/upon)]



The Link to the Davidoff Adventure World